从古至今,语言研究的基本出发点主要是把语言本身当成一个静态的物体(static Object)而从不同侧面、用不同方法、在不同层次进行语言规律的探寻。把语言当成静态物体进行研究。本质上就是把语言当成一种工具来认识。但是语言作为工具,有别于其他任何工具。把语言当成工其,是在静止的眼光下,所看到的是语言的功用,而忽略了语言是怎么发挥功用的。
语言不同于静止的物理工具如斧头、汽车等,物理工具是静态的,不会随着时间、场景、使用者的不同而不同。语言却是动态的,其动态性的突出表现在于语言本身的意义与语言在使用中的具体意义两者之间不是绝对的一一对应关系。很多时候,语言的实际使用意义是难以琢磨的。
正是由于语言本身的难以琢磨,才引起了哲学家对语言使用意义的注意。纵观世界哲学的发展史,不外乎有三个阶段两次转向:古代的本体论( ontology)到近代的认识论( epistemology),这是哲学的第一次转向;而从认识论到现代的分析哲学(analytical philosophy),这是第二次转向,又叫哲学的语言转向。概括起来讲,哲学的发展过程始终与认识有关,分析哲学研究的是认识的工具与方式问题,语言是核心。
哲学的三个阶段两次转向,为各种具体学科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指导。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本体论阶段主要以弄清事物的“本源”和“存在”为中心任务,古代的语法传统企图解决的问题是语言的本体、什么是语言、语言的组成等。柏拉图的词类与词义的研究就是以本体论为指导的。
哲学家们认识到,人们在还没弄清认识的主体就奢谈宇宙的本源,其结果往往会留下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于是,哲学研究转移到对认识的主体—人的认识方面上来。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解决思想与意义是什么。在对意义的探寻中,人们发现语言是核心,如果认识不到语言的意义。就很难避免认识上的混淆。古代哲学与近代哲学的许多混乱,都是与语义不清有关。这就促使了分析哲学的兴起,并相应产生出语言研究的新型学科—语用学。
语用学就是关于语言的使用的科学,是要研究语言的本身意义与语言在使用时的实际意义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要弄清人们在交际中如何使用语言来实现交际的目的。其本质是解决语境、认知和语言意义三者相互之问的关系问题。
目前,语用学的研究还处于认识与推广阶段,对语言的动态认识还处于规律的探寻与验证阶段,理论上还有待于不断地发展完善,还需要今人与后人作出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