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小语种的存在和使用,国际会议通常采用接力式同传形式。例如:会议通用语言为英语,另有法语、西班牙语和中文等,那么,讲话人如果使用英语,其他语种的译员可以将其直接转译成法语、西班牙语和中文;但如果讲话人使用其他三种语言的任何一种,那么操该语言的译员就必须先行一步,将其译成英文,其他译员再将英文转译成其余的语言。
如果会议通用语言为中文,这就意味着所有译员都讲中文和另一特定工作语言,口译顺序同前,即:或同时将中文转为目的语,或先由一名译员译成中文,其他译员再将中文转译成其他语言。理想的情况是由不同母语背景的译员从事接力口译,但在目前情况下,实现这样的设想尚比较困难,多数情况下是由中国人完成所有的口译。在中国境内组织的大型国际会议一般采用接力式口译形式,换言之,中文为大会通用语言,不同语种的译员可以直接做从A到B的翻译。但如果讲话人使用的不是中文,那么,中文就变为翻译的中介语言。中介语是接力式同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一传译员译出的中介语质量对目的语的准确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通常选用精通某一国际通用语言或以中介语为母语的人作为一传译员。
接力式口译的优点是能够照顾所有与会者,让他们听到用其母语表达的信息。但缺点也很明显:由于译员在大多数情况下必须等待一传译员的译语后才能进行口译,信息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传译员的口译水平,而不同语种的听众在接受同一信息的时候会有15秒左右的间隔,例如欢迎辞,如果讲话人使用西班牙语,那么西班牙语的听众先鼓掌,2,3秒后是中文听众鼓掌,随后才是法语和英语听众的掌声。当然,偶尔也会出现掌声同时响起的情况,这是因为,讲话开头的欢迎辞和结尾的致谢是可预见的,译员可凭借经验和对另一语言的了解几乎同步完成这样的讲话。应该说明的是,这种口译方式的使用在中国日益普遍,译员间的配合和节奏调整变得十分突出。
目前接力式同传所需的设备基本上已经完全过关,无论是固定安装在会议大厅的设备,还是使用移动设备,一般都没有通道不足或传枪方面的问题。只是从国外引进的一些设备功能应得到充分的开发和运用,并配备通风性能高和隔音效果好的译厢,为译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防止出现译员因通风不好而缺氧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