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88-2116
电脑版
首页>>新闻中心 翻译动态 | 行业新闻
浪漫派和他们的无限相融主张
    在浪漫派的大量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大量有关翻译问题的探讨片段,而他们对于翻译这一概念的思考,出发点十分一致,主要是基于“无限相融”这一浪漫主义的根本主张。
    以歌德为首的德国古典主义思潮对于语言、文学等概念的要求是:明晰、具体、有完美的形式,而浪漫派们却彻底地推翻了这一切。他们认为为艺术分类是过时的举动,不妨把诗歌、哲学、文艺批评甚至自然科学彼此融和起来,抹去它们之间人为的界限,还原其“无限相融”的本质状态。因为“现代诗学的整个历史也是一部哲学评论史;一切艺术理应成为科学,科学本身也是艺术;诗与哲学理应合二为一”。“诗歌是哲学的主角。哲学将诗歌提到了原则性的高度,它使我们对诗的价值有所了解。哲学其实就是一部‘诗学理论’”。在浪漫派看来,“诗”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渐进的概念,它混淆并融汇了文艺的一切种类和形式,正如百科全书涵盖了所有的科学领域,“诗不仅仅使得诗歌的内部分类得以统一,不仅牵涉到诗歌本身、哲学和修辞学,它还将诗与散文、作品与评论、自然与艺术混在一起,它囊括了一切富有诗意的东西”。
    显然,文艺的各种形式与种类之间相互接近、转化和渗透构成了诗的“无限相融”属性,也被德国浪漫派当作是最基本的理论依据,一切古典主义所推崇的理智、完整、明晰都被视作是“诗的反面”。在这个基础上,浪漫派们提出了他们的普遍性“广义翻译”的概念,认为一切都是翻译,“可译性”普遍存在。它涉及了所有变形、转化、模仿和再创造等领域,适于用纯悴思辨性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同时,他们也指出,与“广义翻译”的概念相对的是狭义的翻译,也就是古典派译论所讨论的范围——语际翻译。那么具体说来,在翻译理论的领域里,德国的浪漫派们到底是怎样构筑他们的思维和“诗”的空间的呢?
 

上一条:足球运动员陈志钊几乎不需要葡萄牙语翻译

下一条:“翻译诗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