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88-2116
电脑版
首页>>新闻中心 翻译动态 | 行业新闻
散文翻译的自由创作
     散文作家是同现实为他提供的原始素材打交道,是作家把原始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加以组织,而译者则是同第二性素材,已经组织好的素材打交道,可称之为是散文翻译的自由创作。
    但是,译者要深入到艺术作品中去,像是沿着描绘手段的渠道回到作家的出发点—现实,并且保留原作品思想、情节和形象结构,用母语手段再表达作者的描绘手段。这一深入过程,与一般的消极阅读不同,它自始至终是积极的。因为译者就像是不停地在两种语言之间找平衡,把两种语言都纳入自己的视野,对比它们的规律、用词方法,钻研两种语言的特点。他不仅应当了解作者所属的民族、时代及作者的创作历史,还应当从内心体会作者的思路和作者的风格。在他的面前,外语作品是现实的一种具体现象。外语作品也是译者作为作家所面对的现实。
    在这里,谈不上什么技术、模仿和机械照搬,如果译者不能从这一“第二性现实”中获得灵感,译作就将是枯萎的,没有生命力,没有艺术性。译者应当是作家,哪怕是潜在的。他应当像作家那样对待自己的创作素材。
    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问题有:语言形式的对应;语言形式从一种语一言转变为另外一种语言;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中的活力;词在历史过程中的发展;词的容量、情感,及其所引起的联想。
    无论两种语言相遇会出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翻译是创作,就不会有不可译的作品,就像不会有作家不能描绘的现实一样。
    文艺性散文是一种特殊的言语结构形式,它不像诗歌那样,需受格律、节奏、韵式、段式等等的限制,没有那么多严格的章法。散文的译者可以比较自由地施展自己的语言知识和创作才能。当然,这种自由要立足于忠实原作。
    了解所译作品所属的国家、语言和人民的生活习俗,了解原作者的生平与创作,是任何一个译者所必须的。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着手翻译。译者只有吃透了原著,领会了原著的艺术形式,在自己的脑海里产生了相应的图像,产生了一种要用母语把它再现出来的强烈愿望,才能进行真正的、创造性的文艺翻译。
    译者是在读了作品,有了印象之后,以其特有的职业敏感去深入作品,弄清不明确的地方,寻找在母语中相应的表达手段。翻译过程从一开始就应把创作激情和技术性劳动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应贯彻始终。
   
 

上一条:足球运动员陈志钊几乎不需要葡萄牙语翻译

下一条:寻找散文作品的修辞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