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88-2116
电脑版
首页>>新闻中心 翻译动态 | 行业新闻
发言习惯不同 译员如何应对
     把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有时需要适当调整语序和结构,因为有些意思必须加以归纳或换用另一种方式才能表达清楚。在这方面,应该了解各种语言在结构和逻辑思维上的不同特点,才能运用自如。
    例如,在讲英语的国家里,发言时习惯于把一个内容反复说几次。开始简单说出题目,然后加以详细阐述,最后再归纳总结一遍。可是这种叙述方式对于讲拉丁语的听众就不大习惯,因为他们认为把同一事情说三遍,过于重复。所以在把英语口译成拉丁语时,就要注意这些特点。同样,如把拉丁语译成英语,而听众大多是英国人,虽然按拉丁语习惯最后没有总结,但为了使听众听得顺畅,可以在全文译完后人为地再作一个简明扼要的总结。
    此外,有些国家的人在发言时习惯用分析的方式,而有些人则喜欢用归纳方式。译员应根据听众的不同情况,随机应变,交替采用上述两种方式。当然,这种随机应变眼演杂技一样,有时是相当冒险的。所以译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讨论的问题也要有深刻的了解。要在确认不会曲解发言人的意思的情况下才能采用这种办法。不然,一旦发言人发现译员颠倒了他们讲话的次序,可能会进行干涉或更正。这反而会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上一条:足球运动员陈志钊几乎不需要葡萄牙语翻译

下一条:译员常遇到的宣读讲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