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88-2116
电脑版
首页>>新闻中心 翻译动态 | 行业新闻
如何镇定自若做口译
     搞好口译,镇定自如是前提,否则水平再高也无从谈起。而对于译员来说,最普遍的毛病就是临阵怯场,尤其是初涉此间者,“老”翻译有时也免不了。因为翻译的对象、场合和内容每次都不会一样,个人情绪也不是一成不变,这些都可能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而导致慌乱的产生。上海俄语翻译发现,怯场、慌乱最容易在下述情况下出现:
    1.翻译的开始,要么因为译员没来得及适应新的场面、没有充分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要么因为新手,头一遭上场就碰上“大场面”,勇气和信心不足,要么因为发言人一开口就如脱纽之马,无法收拾,或者口音不同于众,讲得越多,译员就越心慌。
    2.中途碰上难题,如听不懂发言人的某些词句等。
    3.接近尾声时,思想麻痹。多见于较长时间的翻译,任务完成在即,或是译得精疲力尽,或是洋洋自得,粗心起来,造成敏捷的反应能力下降。在这些情况下,如不能迅速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应变机制,大脑就会一片空白,连本来很容易的东西都译不出来,或楚译而不达其意,既造成不良影响,又损及自己的信心与尊严。
    为了防止这种局面的出现,上海俄语翻译认为除了平常比较注意各种不同口音和方言特点、接受任务后积极准备外、每次正式进入一个翻译场合之前均利用时机与发言人作些轻松的交谈,或为主客双方作些随意的对话牵线,以消除拘束,增加对场面的认同,活跃自己的思维;同时应避免去想象会谈主题的严肃性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多想想自己平时的优秀表现,如译得很满意的一次场面等,为自己助威。
    翻译开始后,要尽快“忘掉”翻译身份,把自己当作发言人,这样,精神就会高度集中,翻译也会顺利,一般过不了多久就会自然地进入角色。如在中途“卡壳”,则可用不同措词、或从另外的角度将前一句或前些内容重复一下,抓紧利用这点时问考虑一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并趁机将它解决,如还不行,该向发言人请教或向听众解释也就来得自然一些,以免出现令人难堪的局面。
    临近结尾,应从两方面预防为好:一是精神上不麻痹、不松懈,始终牢记“不到拜拜不算完”,二是物质上的补充,即瞅准翻译中的空隙,吃点东西,喝点饮料,既能使自己融治于场面,又能保持旺盛的精力。
 

上一条:足球运动员陈志钊几乎不需要葡萄牙语翻译

下一条:外事译员应获取最新知识充实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