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翻译效率,
上海法语翻译建议译员应熟记常用成语、谚语和菜谱,这样在平时翻译时就能信手拈来。
因为这类东西使用频率较高,更由于其有比较固定的形式、经过高度提炼而形成的深刻、贴切和形象的含义,以及广为民众所接受的特点,它们的运用能起到一般遣词造句不可替代的效果。如临时发挥,可能就传达不出引用者苦心孤诣所希望的微妙与味道,犹如隔靴搔痒,始终不得要领,总让言者译者听者有意犹未尽之感。
如一次外宾在介绍其国内形势时用了这么一句“Little thieves are hanged, but great ones escape”,意为“小偷上绞架,大盗乐逍遥”,虽然这样翻译意思清楚了,但老觉得所译汉语还不够“带劲”,倘若能想到现成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就能将中外文化之绝妙处天衣无缝地联结在一起了。
在译员的日常工作中,宴席菜名的翻译是司空见惯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容易对付,因为来来回回不过那么些菜,也无人深究。但如果碰是客人兴致盎然,穷迫不舍,自己又没有充分准备的话,很可能就会被一道平常菜的翻译急得你脸红脖子粗的。避免或将这种情况的出现减至最低程度,就需要运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加窍门和机智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菜名的构成,汉语往往选择一些华丽吉样的词藻,比拟手法用得很多,不少还省略了部分原料名和制作方法的用语,整个看来,简洁而富有诗意,使人望美名而顿生美食之欲望。而英文菜谱则多直来直去,只孺将原料名及主要制作过程罗列出来即可,并无什么特别修饰。
例如,有一菜名为“拆焗鸳鸯鸭”,优美动听,译成英语是“Boned duck stuffed with minced shrimp”(照字面意思再译回来为“有骨鸭包碎虾仁馅”),这么看美妙的一道菜原来朴素得惊人!这样,有了一些其中认识,剥去汉语菜名神秘的面纱,就可看清其庐山真面目了,再熟悉些常用制作过程,加上一些烹饪和原料词汇,便可所向无敌了。既能让宾客于饱口福之外再饱耳福,又能活跃餐桌上的气氛,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