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过程中,内容的记忆同样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种形式。将消极记忆转化为积极记忆,是一项重要的口译技巧。
例如,在即席翻译时,说者对事件作了全面介绍,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译者有了全面的了解,明白了说者的立场,注意到讲话的风格。但几分钟以后,当说者已讲完,需要自己用译入语复述时,译者如果不将已变成消极的记忆再转化为积极记忆,则很可能把事件的梗概、说者的立场和风格等都忘得一干二净。因此,在即席翻译过程中必须作记录。译者就像日常怕忘事在手绍上打个结一样,在纸上作些记号,记些将要译出的要点。即席翻译是将消极记忆不间断地转为积极记忆的过程。同时,两种记忆又都是短暂的。实际上译员在听演讲时,可以理解得很好,获得极完整的概念,可是如果他不注意联想,不注意连贯起来思考,在翻译时则可能把许多重要内容都漏掉或忽略过去。反之,如果利用某些记号“提醒”一下,他便可毫不费力地将全篇讲话完整地译出来。作记录的重要意义也就在于此。
即席翻译过程中,译者不是记原文(口译过程中从不使用速记),而是记经自己分析后的某些内容。换句话说,译者不是记他所听到的,而是记他将要表达的内容。这种记法和与会者作记录的方法一样。与会者在听发言时,只简明扼要地记几个字,以便自己用充足的理由起来反驳。这种记法只起帮助回忆的作用,帮助自己回忆起刚刚听到的东西。
消极记忆转化为积极记忆还有另一种形式。当口译人员在许多种不同场合工作时,便会获得非常广泛的知识。但都理解得不深,都是很肤浅、很表面的,自己还不能随心所欲地加以运用。当他参加新的会议担任翻译时,便需要将原有的消极记忆转化为积极记忆,将原有的肤浅表面的知识变成积极有用的知识。为了完成这个转化的过程,译员需注意这次会议的每个具体细节。演讲人一个接一个地发言,译员要集中精力,认真听每个人的发言。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当译员好几个月没有接触气体发生器的问题时,好象对气体发生器问题已经一无所知了。但当他再次仔细听有关讨论气体发生器的会议时,便回忆起前次会议上所获得的知识。于是,持久的消极记忆再次转变成短暂的积极记忆。这一转化将有助于译者在本届会议上顺利地理解所需要翻译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