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翻译,就没有国际交往,这是很明显的。我们这个世界,至今还是多语言的。在联合国有六种官方语言。欧洲共同体有一个比联合国还大的翻译机构。欧洲共同体每一个国家的语言都是其官方语言。联合国只确定了六个,即使这样光是中文翻译在联合国就有一百多人,是个庞大的队伍,但是在布鲁塞尔的欧共体翻译机构,比联合国的更为庞大。英文、法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德文、荷兰文、希腊文、意大利文、丹麦文都是官方语言。每个国家的语言都是官方语言,所以它养了一大批翻译人员。共同市场只是西欧的事。
从全世界来看,国际交往、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重要。而且每个国家都把它看作生死攸关的事情。没有国际交往就很难发展,经济上也越来越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势。我到你那里投资,你到我这里投资。有人提出,我们福建发展外向型经济,要有跨国意识,建立跨国公司。不单需要人家进来,而且我们需要出去。欧洲1992年要建立大的统一市场。现在美国人日本人先走一步,他们要把欧洲的企业买下来,或者自己在欧洲投资。这样到1992年之后,就不必纳关税。否则,形成统一市场以后,美国货、日本货进去,欧洲人的贸易保护主义就要排斥它。如果,现在先挤进去了,就可以享受免税和各种优惠条件。这是先走一步、有眼光的做法。我们也要有战略眼光,要发现世界上新动向,在那些地方有发展前途,先走一步才行。世界上的事越来越是如此。经济上这样,科学技术上也是这样。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所有的东西都靠自己生产,完全闭关。包括最发达的国家,也不例外。如美国、日本,有些东西也要靠别人。它们掌握最尖端的技术,比你先走几年或者十几年。所以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以及各种思想交流都变得越来越重要。
当今信息社会更是这样。这一切都有大量的翻译工作要做。当然,现在许多科学家都懂外语。但要把研究成果推广传播,没有翻译是不行的。现在看来人的质量是最重要的。西方许多国家,工人也要接受培训,即使科学家也要继续接受教育。他们学的东西,很快地要过时。知识更新,要不断地接受新的思想,推广新的科学成果,都需要大量的各行各业翻译。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13亿个个都是大学毕业,那我们就可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了。人多质量不高,就不行了。因此要普及教育,要靠翻译人家的新东西,新的idea就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