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翻译方法的初级阶段,就事论事的思路渗透了技巧研究的全过程。人们在词、句等表层语符转换的狭小地块里播种、耕耘、收获,总结出一套翻译方法。
这一阶段技巧研究在方法上表现为重经验描写,轻理论探讨,
法语翻译公司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①语法性翻译。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从语法角度来探讨翻译方法,如冠词、介词、情态动态、从句、语态以及特殊表达形式等的翻译。②运作方法的分类、描述,如把译法分为引申、转译、增词、减词以及合句、分句、顺译、倒译等。③转换模式的设定。提出形象表达、辞格、习语等的转换模式,如直译法(或称移植法)、替代法、意译法(或称释义法)、注释法等。早期技巧研究是微观的、静态的、以收集、罗列语言材料,细致描写翻译现象为主要手段。
人们将研究结果视为技巧或规律,以期用它们来指导实践,而事实是,虽然描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规律,但却无法从理论上去解释这些规律。人们只言其然,而不谈其所以然。不了解规律形成的内、外因素,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运作者必然会感到困惑,无所适从。
因此,这样的翻译技巧不仅起不到指导作用,反而束缚了人们的手脚,压制了人的创造性,把人们引向两个极端:或是硬性套用技巧,走上机械、教条的翻译道路;或是对技巧发难、质疑,以致全盘否定。“翻译无规律可循”的观点就是人们由困惑走向否定的具体表现。
诚然,技巧研究先驱们的功绩是不可否认的,他们对语言材料的收集、描写,对经验的总结为国内译界开辟出一条道路。他们的工作使我国应用翻译学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