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88-2116
电脑版
首页>>新闻中心 翻译动态 | 行业新闻
浅谈译界理论研究的系统性
     如果浏览一下这些年来的论文、著作,不难发现不少论文都是点式、随感式的,一些著作是论文集式的。这表明我国译界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
    在翻译这个领域里任何一个理论无论多系统都无法一统全局,所以盲目地全盘接受一两家理论是不可能解释翻译中遇到的错综复杂的问题的。这就需要人们围绕一个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课题,立足两种语言、文化现实,到其它学科里去寻找文叉点,在交叉点上的理论便是解决该课题中具体环节的理论基础。
    葡萄牙语翻译公司在此以增词法这个课题为例。从表面上看增词无非就是在目的语中增加一些语言符号而已,但在这背后,各操作环节所依托的理论根据有所不同,因而作为增词前题的原则和增词的角度都不尽相同。比如,信息隐性冗余理论解释了将语符中暗含信息上推至表层的内因,语法性信息冗余为掌握屈折形式翻译分寸提供了理论依据;反映在两种语言中的思维方法的差异说明了为什么要将逻辑因素“外化”,汉语句法结构的需要是句内增词的理论基础,而语篇连贯的需要则是句际间增词的理论基础。
    这个例子说明一个相对大的课题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是开放性的。在系统了解相关理论的同时,还应对所需理论,即交叉点上的理论,做点式消化,而不应囫囵吞枣,期望以一两家理论去解决、解释所有问题。
    译论、译技研究能否向纵深发展,关键是有没有既明确又系统的课题。如果今天围绕某课题内的一个环节搞研究,明天围绕另一课题内的环节搞研究,而每项研究间又没有多少联系,这样零散、支离的研究是不可能使研究以较快的速度向纵深推进。
 

上一条:足球运动员陈志钊几乎不需要葡萄牙语翻译

下一条:净化翻译市场的必要性